热学第一定律

分析 pvp-v 图,看清图上点和线的物理意义(它们温度、压强和体积的值是多少、有没有变化、以及它们的过程都是准静态过程),利用 pv=nRTpv=nRT 这个公式 进行高中式的分析

注意从 pvp-v 图上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之间变化的内能变化(ΔE\Delta E)是一定的,不一样的只是气体对外做功和吸热的不一样: Q(从外界吸热量)=ΔE(气体内能变化量)+W(气体对外做功量)Q(从外界吸热量)=\Delta E(气体内能变化量) + W(气体对外做功量)

气压的单位 1atm=1.01×105Pa1atm=1.01 \times 10^{5}Pa

注意这一章的式子不一定非要知道具体值是多少(比如pv=nRTpv=nRTnRnR是多少)要多利用在一定质量下 状态1=状态2状态1=状态2 这个性质列出等式(比如p1v1T1=p2v2T2\frac{p_{1}v_{1}}{T_{1}}= \frac{p_{2}v_{2}}{T_{2}})

涉及到具体的一定质量的气体时,就要用到下面的表格,别忘了分析当前环境(绝热?存在真空?等温度?等体积?等压?)

条件 物理意义 公式 关键点
气体内能变化=气体摩尔数×等体热容×温度变化气体内能变化=气体摩尔数\times 等体热容\times温度变化 dE=nCv,mdT\boxed{dE= nC_{v,m}dT} 就是求温度变化和内能的关系
等压变化下 等压变化下气体吸收热量=气体摩尔数×等压热容×温度变化气体吸收热量=气体摩尔数\times 等压热容\times温度变化 dQ=nCp,mdT\boxed{dQ= nC_{p,m}dT} 等压条件下,温度变化和吸热量的关系
公式 单原子分子(自由度i=3) 双原子分子(自由度i=3+2=5)
等体热容 Cv,mC_{v,m} i2R\frac{i}{2}R 32R\frac{3}{2}R 52R\frac{5}{2}R
等压热容 Cp,mC_{p,m} i+22R\frac{i+2}{2}R 52R\frac{5}{2}R 72R\frac{7}{2}R
热容比 γ\gamma i+2i\frac{i+2}{i} 53\frac{5}{3} 75\frac{7}{5}
R=8.31R=8.31 注意温度可以用T=PVnR=MPVmRT=\frac{PV}{nR}=\frac{MPV}{mR}求得
绝热过程 体积和压强的关系 P1V1γ=P2V2γ\boxed{P_{1}V_{1}^{\gamma}=P_{2}V_{2}^{\gamma}}
体积和温度的关系 T1V1γ1=T2V2γ1\boxed{T_{1}V_{1}^{\gamma-1}=T_{2}V_{2}^{\gamma-1}}
求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W=1γ1(P1V1P2V2)\boxed{W=\frac{1}{\gamma-1}(P_{1}V_{1}-P_{2} V_{2})}

小心真空的情况,气体在真空中膨胀,不对外做功,从外界吸收热量就等于气体内能变化量
如果存在真空,一定要对气体膨胀到真空这个过程分个段单独讨论

真空 + 绝热 不对外做功,温度、内能不变 等温变化

面对两个气体的容器,找准接触面压强相等,如果正难则反

利用热机EE 让 高温热库T1T_{1} 放热到 低温热库T2T_{2} 来做功的循环效率

n=1Q2(排出到低温热库的废热量)Q1(从高温热库吸收的热量)=如果是卡诺循环:1T2(低温热库)T2(高温热库)而且:Q1=Q2+A也就是从高温热库吸收的热量=排出到低温热库的废热+做的有用功\begin{align*} n=1- \frac{Q_{2}(排出到低温热库的废热量 )}{Q_{1}(从高温热库吸收的热量)}=如果是卡诺循环:1- \frac{T_{2}(低温热库)}{T_{2}(高温热库)}\\\\ 而且: \boxed{Q_1=Q_{2}+A}也就是\boxed{从高温热库吸收的热量=排出到低温热库的废热+做的有用功} \end{align*}

利用对制冷机RR 做功从 低温热库T2T_{2} 吸收热量 到 高温热库T1T_{1} 的逆循环效率

ω=A(对制冷机R做的功)Q2(从低温热库吸收的热量)=如果是卡诺逆循环:T2(低温热库)T2T1(高温热库低温热库)而且:Q1=Q2+A也就是让高温热库更热的热量=对制冷机做的有用功+从低温热库吸收的热量\begin{align*} \omega = \frac{A(对制冷机R做的功)}{Q_{2}(从低温热库吸收的热量)}=如果是卡诺逆循环: \frac{T_{2}(低温热库)}{T_{2}-T_{1}(高温热库-低温热库)}\\ \\ 而且: \boxed{Q_1=Q_{2}+A}也就是\boxed{让高温热库更热的热量=对制冷机做的有用功 + 从低温热库吸收的热量} \end{align*}

注意单位,1L=103m31L=10^{-3}m^{3}

遇到一个过程线的方程,代入PV=nRTPV=nRT 消去 PP,对V,TV,T 微分得到dQdQdV,dTdV,dT 的关系

注意卡诺循环的效率是最高的,可以用不等式来求一些热量的合理取值范围
计算热机效率时要看清循环图哪一段是吸热的,哪一段是放热的
2

热学第二定律

在计算熵时,看清楚有几个系统,然后先选定一个系统,找到一个可逆变化,看清楚楚热量和温度的关系;直到所有系统都分析好

注意,热量从一个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系统时,总的熵要是两个系统量之和
比如你的身体放热到环境中,你产生的总熵是你自己放热的熵(反正算出来就是个负数) 和环境**吸热的熵(反正算出来就是个正数)**之和(正负之分来自于温度上下限的位置)

计算常用公式(可逆变化!!)
dQ=TdSdQ=T·dSS=dQTS=\int \frac{dQ}{T} 配合dQ=C/Cp,mmdTdQ=C/C_{p,m}·m·dTQ=ΔE+AQ=\Delta E + A
$$\Delta S=nC_{p,m}\ln(\frac{T_{2}}{T_{1}})-nR\ln(\frac{P_{2}}{P_{1}})$$ 给出了摩尔量,或者可以用P,V,TP,V,T那个气体方程计算出nRnR的值
$$\Delta S=nC_{v,m}\ln(\frac{P_{2}}{P_{1}})+nC_{p,m}\ln(\frac{V_{2}}{V_{1}})$$
$$\Delta S=nC_{v,m}\ln(\frac{T_{2}}{T_{1}})+nR\ln(\frac{V_{2}}{V_{1}})$$

水的比热容是4.18×1034.18\times 10^{3}

气体绝热自由膨胀温度不变,

电场

点电荷电场的叠加

应用高斯定理时,注意看清球内或者筒内的点电荷之和为 0,别漏了这一种情况

遇到三角函数积分代入上下限为零的情况,建系来让电场分解成x方向和y方向,来分别用 θ\theta 角度进行积分,来防止三角积分=0

高斯定理

  1. 首先遇到有球、柱、平面对称的某些电荷分布要想起来
    1. 然后要分析好电场的对称性(球对称、柱对称、平面对称)来选取不同的高斯面
  2. 高斯面要通过你选定距离那个物体的点,并且面的法向量和电场方向一样(去掉矢量箭头)
  3. 注意高斯面通量为 0 的两种情况
    1. 电场为零(静电平衡的导体)
    2. 电场方向垂直面的法向量
电偶极子
电矩 p=ql\vec{p}=q\vec{l}

E=dϕdx\displaystyle E=-\frac{d\phi}{dx} 或者 Δϕ=Edx\displaystyle \Delta \phi=\int E \, dx

常见模型 电场( x>0x>0 ) 电势 特点
半径为 RR 的圆盘 E=σ2ε0(1xx2+R2)\displaystyle E=\frac{\sigma }{2\varepsilon_{0}}(1-\frac{x}{\sqrt{x^{2}+R^{2}}}) φ=σ2εo((x2+R2)1/2x)\displaystyle \varphi=\frac\sigma{2\varepsilon_o}((x^2+R^2)^{1/2}-x)
半径为 RR 的圆环 E=qx4πεo(x2+R2)3/2\displaystyle E=\frac{qx}{4\pi\varepsilon_o(x^2+R^2)^{3/2}} φ=q4πεo(x2+R2)1/2\displaystyle \varphi=\frac q{4\pi\varepsilon_o\left(x^2+R^2\right)^{1/2}}
无限大平面 E=σ2ε0\displaystyle E=\frac{\sigma}{2\varepsilon_{0}} 用得最多,在平行板导体静电平衡后,把表面单独看成薄平面
无限大厚度为 dd 的平板 E={ρd2ε0(x>d2)ρxϵ0(0xd2)\displaystyle E=\begin{cases}\frac{\rho d}{2\varepsilon_{0}}\left(x>\frac{d}{2}\right)\\ \frac{\rho x}{\epsilon_{0}}(0 \le x \le \frac{d}{2})\end{cases}
无限长细棒 E=λ2πε0x\displaystyle E=\frac{\lambda}{2\pi \varepsilon_{0}x} φ=λ2πε0lnx0x,φx0=0\displaystyle \varphi=\frac\lambda{2\pi\varepsilon_0}\ln\frac{x_0}x,\quad\varphi_{x_0}=0
均匀球壳 E={q4πε0x2(x>R)0(x<R)\displaystyle E=\begin{cases}\frac q{4\pi\varepsilon_{0} x^{2}}(x>R) \\ 0 (x<R)\end{cases} $$\varphi=\begin{cases}\frac{q}{4\pi \varepsilon_{0}x}(x \ge R) \ \frac{q}{4\pi \varepsilon_{0}R}(x<R) \end{cases}$$ 在球面外,等效为点电荷,和点电荷的电场和电势一样;在球面内,电场为零,电势为固定值保持不变(点电荷在球面半径处的电势值)
均匀球体 E={q4πε0x2(x>R)qx4πε0R3=ρ3ε0(x<R)\displaystyle E=\begin{cases}\frac q{4\pi\varepsilon_{0} x^{2}}(x>R) \\ \frac {qx}{4\pi\varepsilon_{0} R^{3}}=\frac{\rho}{3 \varepsilon_0}(x<R)\end{cases}
把一个带正电的球体挖一个空腔,那么有空腔的带电球体的电场等于带正电球体,叠加同样体电荷密度的带负电空腔

如果已知一个粒子的电荷体密度分布,如果只有到中心点的距离 rr 作为变量,可以从公式看出粒子的电荷是球对称的,应该选取球面作为高斯面。并且选取球外壳(4πr2dr4\pi r^{2}dr)作为积分微元

ExE-x 图,要把负半轴的图也画出来

电场线穿入通量为负,穿出通量为正

要求某一点被叠加之后的场强,先算一个一般的 xx 场强公式,再代入那一点的 xx
遇到电偶极子,两处电场函数值之差,使用中点的导数近似代替两处电场函数值之差

电偶极子还可能结合转动出考题,电场力做功等于力矩做功

物理常数
ε0\varepsilon_{0} 8.85×10128.85\times 10^{-12}

判断电荷在受力平衡点会不会稳定,要把电荷受力的公式写出来,再对受力的公式求导,如果dFdx>0\frac{dF}{dx}>0 那么当电荷有一点运动之后会逐渐受力偏移以致于不稳定,如果 dFdx<0\frac{dF}{dx}<0 那么就会保持稳定

有时要先设出来一个物理量,再用其他已知量来表示它。比如已知压降,要求电场,设出来电荷量,进而用设出来的电荷量表示电场,再用电场积分得到压降

用高斯面的时候,要记住取到x=x0x=x_{0} 上开始的包围带电体的曲面所有面(包括x<0,x=x0x<0,x=-x_{0} 的部分)

电势

可以用点电荷的电势,叠加求得总电势

14πε0=9×109\displaystyle\frac{1}{4\pi \varepsilon_{0}}=9\times10^{9}

只是出现两物体之间的电压,要求两物体之间的电场,先设出来电荷密度,用设出来的电荷密度表示电场,再用电场路径积分表示压降,消去或者解出来设出来发电荷密度

有导体存在时,外加静电场使得导体表面产生电荷,计算导体表面的电荷面密度

利用电场的路径积分求电势,当遇到实心带电体时,不要忘记当 x>ax>a 之后,从x0\int_{x}^{0} 的电场强度会变的,要分段计算在实心外的电场和在实心里的电场

静电场中的导体

静电平衡后导体的性质
导体静电平衡时,电荷都不在移动,电荷全部分布在内外表面,导体内部没有电荷。 Ein=0,ES垂直表面\boxed{E_{in}=0,E_{S}垂直表面}
静电平衡后,导体的表面是等势面,导体内部电势相等,这时后看导体,要忽略导体内部等电势的部分,就是拿导体的内外表面作为带电薄面进行分析。
静电平衡后 E=σε0\displaystyle E=\frac{\sigma}{\varepsilon_{0}} 这是导体所有表面电荷对外产生电场的综合效果。适用于只知道总电荷量和总电荷密度。 注意区分如果遇到把 1 个平行板拆开成 2个薄平面单独电荷的话,要考虑所有薄平面的 Ei=σi2ε0\displaystyle E_{i}=\frac{\sigma_{i}}{2\varepsilon_{0}}
被导体包围的电荷,受到的电场力为 0,因为静电屏蔽了

不要纠结导体表面电荷的正负,直接设由静电场使得导体表面产生电荷的面密度为 σ1,σ2\sigma_{1},\sigma_{2}
是带正电的。如果导体没有接地,就直接对导体使用电荷守恒 0=σ1S1+σ2S2\displaystyle 0=\sigma_{1}S_{1}+\sigma_{2}S_{2}
然后把各个表面看成独立带电的表面,利用各个表面产生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之和为 0 列方程。

不能对接地后的导体电荷不等于接地前的情况,但是接地的导体电势为 0

遇到很多平行薄面间隔摆放的题目,要先获得每个板的电荷密度。
已知电荷密度之后,就可以来用叠加定理求场强,进而求电压了

遇到导体嵌套导体的情况,要从里往外分析,先选择导体内部的高斯面。静电平衡后,导体内部的电场 E=0\displaystyle E=0,所以导体内部的高斯面电通量 Φ\Phi 为 0,所以可以得到高斯面里面的总电荷 Q\displaystyle Q_{总} 为 0 这个方程。再利用导体原来电荷的守恒进行计算

有时候会遇上接地的情况,接地的导体电势为 0 但是总的电荷量不确定,要设总电荷量为 Q\displaystyle Q然后再先设出一个表面的电荷,另一个表面的电荷由电荷守恒计算得到。
比如内表面电荷为 Q1Q_{1},然后外表面电荷为 QQ1Q-Q_{1}
之后再分析其他导体的电荷 Q其他\displaystyle Q_{其他},再用其他导体的电荷 Q其他\displaystyle Q_{其他},接地导体内表面电荷 Q1Q_{1} 和外表面电荷 QQ1Q-Q_{1},这些所有的电荷在接地导体处电势为 0 进行计算,解方程得到 QQ1Q、Q_{1}

有时候会遇到有两块板用导线相连的电势相等,或者两个板都接地的电势都等于 0
所以从一个地方各到这两块板的各个电势差相同

有时候会遇到用导线连接两个嵌套的球壳导体的情况。
如果 A\displaystyle A 薄球壳套 BB 球壳,那么 AA 球的电势 ϕA=14πε(QARA+QBRB)\displaystyle\phi_{A}=\frac{1}{4\pi \varepsilon}\left( \frac{Q_{A}}{R_{A}}+\frac{Q_{B}}{R_{B}} \right)
B\displaystyle B 球的电势 14πε(QARB+QBRB)\displaystyle \frac{1}{4\pi \varepsilon}\left( \frac{Q_{A}}{R_{B}}+\frac{Q_{B}}{R_{B}} \right)A\displaystyle AB\displaystyle B 接触、或用导线连的时候,电荷守恒,内部的薄球壳 A\displaystyle A 的电荷都跑到外部的薄球壳 B\displaystyle B 上面,所以此时 B\displaystyle B 的电势还是 14πε(QA+QBRB)\displaystyle \frac{1}{4\pi \varepsilon}\left( \frac{Q_{A}+Q_{B}}{R_{B}} \right)保持不变

注意薄面和板的区别,板上下表面两个面都要区分标好电荷。

在已知电荷和电压要求能量时,要想起来这个公式 W=qU\displaystyle W=qU
如果给了这样一个条件「每天消耗 200kwh\displaystyle 200kwh 」要想起来功率可以表示成 200×103×3600J1\displaystyle \frac{200\times 10^{3}\times 3600 J}{1 \text{天}}

要注意镜像法,一个点电荷遇到接地的无限大平板求电场,等效于做对称的异性点电荷的电偶极子的电场

注意电场和电势随距离变化的那个图

电介质

先从 q0\displaystyle q_{0} 推出 D\displaystyle D 的大小,取个高斯面利用 D\displaystyle D 的高斯定理求 D\displaystyle D 的表达式

再从 D\displaystyle D 推出 E\displaystyle E 的大小
然后再根据每个地方的介质找到对应的介电常数 ε0εr\displaystyle \varepsilon_{0}\varepsilon_{r} 来求得各个地方的电场
这里要理解一下,电场在真空(ε0\displaystyle \varepsilon_{0})和电介质(ε0εr\displaystyle \varepsilon_{0}\varepsilon_{r})都可以统一用 D\displaystyle D 和介电常数表征
比如 E真空中=Dε0\displaystyle E_{真空中}=\frac{D}{\varepsilon_{0}}E电介质中=Dε0εr\displaystyle E_{电介质中}=\frac{D}{\varepsilon_{0}\varepsilon_{r}}

进而可以从 E\displaystyle E 推导出电势和电压差 U\displaystyle U 的大小
如果已知电压差 U\displaystyle U 而不知道导体电荷 q0\displaystyle q_{0},可以先假设一个电荷密度 σ0\displaystyle \sigma_{0} 然后用 σ0\displaystyle \sigma_{0} 表示电压差 U\displaystyle U 进而用 U\displaystyle U 解出 σ0\displaystyle \sigma_{0}

以及可以求介质表面的感应电荷密度 σ=Pen=ε0(εr1)E\displaystyle \sigma'=\mathbf{P}·\mathbf{e_{n}}=\varepsilon_0(\varepsilon_{r}-1)E
注意电荷的正负使得电场的方向不和这个 Pen\mathbf{P}·\mathbf{e_{n}} 方向一样

电容器 电场大小 电容大小 串联
平行板电容器 E0=Qε0(εr)S\displaystyle E_{0}=\frac{Q}{\varepsilon_{0}·(\varepsilon_{r})·S} C=ε0(εr)Sd\displaystyle C=\frac{\varepsilon_{0}·(\varepsilon_{r})·S}{d} E=E0εr\displaystyle E=\frac{E_{0}}{\varepsilon_{r}} C=C1C2C1+C2\displaystyle \boxed{C=\frac{C_{1}C_{2}}{C_{1}+C_{2}}}

恒定电流

常用公式
J=IS\displaystyle J=\frac{I}{S}
E=ρJ\displaystyle E=\rho J 在电流 I\displaystyle I 入地,已知 I\displaystyle I 要求地面上任意间隔的 U\displaystyle U 时利用 J=σE\displaystyle J=\sigma E
σ=1ρ\displaystyle \sigma=\frac{1}{\rho}
J=nve\displaystyle J=nve

求电容器的漏地电阻,使用 dR=ρdrS(r)\displaystyle dR=\rho \frac{dr}{S(r)} 然后看清楚 r\displaystyle r 的变化范围进行积分

如果电流通过一个导线入地,由于地面均匀,电流以半球形扩散,则此时要引入电流密度分析
J=IS半球=I2πr2\displaystyle J=\frac{I}{S_{半球}}=\frac{I}{2\pi r^{2} },再配合 E=ρJ\displaystyle E=\rho J 求得地面中的电场,进而可以去求地面上任意两点的电势差

磁场

SBdS=0\displaystyle \oint_{S}B·dS=0 磁通连续定理,表明没有单独的磁场存在

计算磁场需要找一个电流元 Idl\displaystyle Idl,然后结合 Idl\displaystyle Id\vec{l} 的方向(I\displaystyle Il\displaystyle l 是同向的)和从电流元到距离为 r\displaystyle r 的点的方向,叉乘可以得到这个电流元产生的磁场 dB=μ04πIdl×err2\displaystyle dB=\frac{\mu_{0}}{4\pi} \frac{Id\vec{l}\times \vec{e_{r}}}{r^{2}}

注意这里的关键是电流元 Idl\displaystyle Idl 的获取,注意这里表示的 I\displaystyle I 是流经这 dl\displaystyle dl 微元的电流。

  1. 有些时候条件是给电流密度 J\displaystyle J (J=面上的电流流经横截面\displaystyle J=\frac{面上的电流}{流经横截面})的,要乘一些微元得到微元电流
  2. 或者是面电流密度 j\displaystyle j (j=dIdL=薄面截线的线上电流截线的长度\displaystyle j=\frac{dI}{dL}=\frac{薄面截线的线上电流}{截线的长度})
  3. 给一整块面上的 I\displaystyle I 平均分布的,需要换算成电流密度之后乘一些微元得到微元电流
  4. 或者是电荷量或电荷密度 + 运动的速度,注意先要转换成微元电流 dI=dqT\displaystyle dI=\frac{dq}{T}

记得看清楚有几段在提供磁场,然后确定好方向

常见磁场源 公式 特殊情况
线段,线上电流为 I\displaystyle I 垂直距离线段 x\displaystyle xB=μ0I2πx(cosθ1cosθ2)\displaystyle B=\frac{\mu_{0}I}{2\pi x}(\cos \theta_{1}-\cos \theta_{2}) 注意 θ\displaystyle \theta 是电流元方向和到那个点方向的夹角 双端无限长的直线 B=μ2πIx\displaystyle B=\frac{\mu}{2\pi} \frac{I}{x} 单端无限长的射线 B=μ4πIx\displaystyle B=\frac{\mu}{4\pi} \frac{I}{x}
圆环,环上电流为 I\displaystyle I 在轴线上 x\displaystyle x 处,圆环一点到那点距离为 r\displaystyle r
B=μ0IR22(R2+x2)3/2=μ0m2πr3\displaystyle B=\frac{\mu_{0}IR^{2}}{2(R^{2}+x^{2})^{3/2}}=\frac{\mu_{0}m}{2\pi r^3}
圆环中心点处 B=μ0I2R\displaystyle B=\frac{\mu_{0}I}{2R} 遇到拆解圆环的要注意
螺旋管,单个线圈电流为 I\displaystyle I,单位长度上有 n\displaystyle n 在轴线 x\displaystyle xB=μ0nI2(cosβ2cosβ1)\displaystyle B=\frac{\mu_{0}nI}{2}(\cos \beta_{2}-\cos \beta_{1}) 无限长的螺线管 B=μ0nI\displaystyle B=\mu_{0}nI 半无限长的螺旋管 B=12μ0nI\displaystyle B=\frac{1}{2}\mu_{0}nI
无限大平面,面电流密度均匀(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线密度 j\displaystyle j) 两侧 0= B=μ0j2\displaystyle B=\frac{\mu_{0}j}{2}
螺绕环,共有 N\displaystyle N 匝线圈,线圈电流为 I\displaystyle I 在距离圆心 r\displaystyle rB=μ0NI2πr\displaystyle B=\frac{\mu_{0}NI}{2\pi r}

磁矩

磁矩 m=NIS\displaystyle m=NIS 方向就是电流右手螺旋的方向,磁矩一般在涉及到圆的时候使用,用 dα\displaystyle d\alpha 作为微元。这时候常利用 Rdα=dlcosθ\displaystyle Rd\alpha=dl\cos \theta 之类的,把电流元转换成磁矩

安培环路定理(恒定电流)

CBdr=μ0nI\displaystyle \oint_{C}B·dr=\mu_{0}nI 就是磁场环路和它包围电流的关系,约定磁场和电流成右手螺旋方向为正

通常是要先进行对称性分析,一般是可以直接用 BC\displaystyle B·C 求出磁场环路,不用积分
然后根据对称性选择合适的对称环路,再分解磁场的方向计算 BC\displaystyle B·C
注意 B\displaystyle B 和环路中某一段垂直得到 0,或者注意某些段 B\displaystyle B 直接等于 0

电流导体的对称性 环路形状
球对称、圆柱对称 圆形环路
面对称 长方形环路 有两段 BC=0\displaystyle B·C=0

运动时,平时一些没有磁场的导线段也有磁场

有时候电流要根据电阻分流来求,而电阻又和占的比例长度有关,这时候磁场的公式也和占的比例长度有关

求磁通量利用对称性,或者一个一个通量求完再叠加。

磁场遇到对称性,使用安培环路定理

磁场也可以叠加

磁力

带电粒子在磁场中
R=mvBq\displaystyle R=\frac{mv_{⊥}}{Bq} h=vT\displaystyle h=v_{∥}T T=2πmBq\displaystyle T=\frac{2\pi m}{Bq}

当粒子向磁场增强的方向运动时,会遇到像弹簧一样的反向力,可能导致反弹

霍尔效应 vB=EH\displaystyle vB=E_{H} EHh=UH\displaystyle E_{H}h=U_{H}

UH\displaystyle U_{H} 在高 h\displaystyle h 的两面
I=n(bh)qv\displaystyle I=n(b·h)qv

b\displaystyle b 是磁场穿过的长度
UH=1nqIBb\displaystyle U_{H}=\frac{1}{nq} \frac{IB}{b} I\displaystyle I 流过的横截面是
×\displaystyle \timesb×h\displaystyle b\times h
质谱仪 vB1=E\displaystyle vB_{1}=E L2=mvB2q\displaystyle \frac{L}{2}=\frac{mv}{B_{2}q} qm=EB1B2(L2)\displaystyle \frac{q}{m}=\frac{E}{B_{1}B_{2}\left( \frac{L}{2} \right)}
回旋加速器 T=2πmBq\displaystyle T=\frac{2\pi m}{Bq} D2=mvMAXBq\displaystyle \frac{D}{2}=\frac{mv_{MAX}}{Bq}
选择器 vB=E\displaystyle vB=E

在计算不规则的导线受力时 dF=Idl×B\displaystyle dF=Idl\times B 注意,这里的 I\displaystyle IB\displaystyle B 是电流元所在处的当地 B\displaystyle B
并且在分析 A\displaystyle A 受的磁力时,要忽略 A\displaystyle A 自己电流产生的磁场,只分析外界产生的磁场。注意考虑对称性,对 dF\displaystyle dF 的方向进行分解

如果磁场是均匀的,那么可以对导线进行等效等效电流有效长度,如果磁场不是均匀的,就不能这样子。

注意在匀强磁场中,闭合线圈受的磁力为 0,但是磁力矩不为 0

磁力矩和功

磁力矩可以用磁矩求 M=m×B\displaystyle \boxed{\vec{M}=\vec{m}\times \vec{B}},推荐使用这个,这里需要的 m=NIS\displaystyle m=NIS
当然也可以分部计算安培力,再求力矩,但是比较麻烦

m\displaystyle \vec{m}B\displaystyle \vec{B} 的方向 相同 相反 垂直
状态 稳定平衡 不稳定平衡 磁力矩最大

闭合线圈的磁力矩做功微元 dA={IdΦ(增量,末)Mdθ\displaystyle dA=\begin{cases}Id\Phi \quad (增量,末-初) \\ Md\theta \end{cases}
注意磁力矩做正功时,和 θ\displaystyle \theta 是增大还是减小的关系来判断正负号

洛伦兹力不做功,实际上磁力矩做功的来源是电源提供的

两根载流导线,同向相吸,异向相斥

磁介质

下面讨论的 μrμ0\displaystyle \mu_{r}\mu_{0} 大概在 1 的附近

面电流强度是 jS\vec{j_{S}'}jS=M×en\displaystyle \vec{j_{S}'}=\vec{M}\times \vec{e}_{n},其中 M\displaystyle M 是磁化强度,这个公式用来判断面电流密度的方向,很重要

LHdl=I0\displaystyle \oint \limits_{L} H ·d\vec{l}=\sum I_{0内}
H=Bμ0M\displaystyle H= \frac{\vec{B}}{\mu_{0}}-\vec{M}
真空中 B0=μ0H\displaystyle B_{0}=\mu_{0}H M=0\displaystyle M=0
磁介质中 Br=μrμ0H\displaystyle B_{r}=\mu_{r}\mu_{0}H M=(μr1)H\displaystyle M=(\mu_{r}-1)H

如果环路中出现了磁介质,先大概判断磁场的方向,然后选择对称的环路用 I0\displaystyle I_{0内} 求出 H\displaystyle H,再利用 H\displaystyle H 求出 M\displaystyle MB\displaystyle B,就可以利用 jS=M×en\displaystyle \vec{j_{S}'}=\vec{M}\times \vec{e}_{n} 求出 jS\displaystyle \vec{j_{S}'}

类似于电介质,在两个磁介质界面处,一定会存在磁化电流

电磁感应